進入2012年,大數據(big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它已經上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封面,進入美國白宮官網的新聞,現身在國內一些互聯網主題的講座沙龍中,甚至被嗅覺靈敏的國金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等寫進了投資推薦報告。
數據正在迅速膨脹并變大,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雖然很多企業可能并沒有意識到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問題的隱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
正如《紐約時報》2012年2月的一篇專欄中所稱,“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經驗和直覺。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
5月26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在馬云2015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發言。
2015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峰會上表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很大變化,相信未來30年是人類社會最精彩的30年,未來30年是令人期待的30年,未來30年還是令人“恐慌恐懼”的30年。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糾結”的年代,因為互聯網,小公司倒閉潮到來,大公司無所適從。“每個人都怪因為互聯網,我們出了麻煩。”
“另外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又在不斷成長。前段時間我面試了六個年輕人,我是倒吸了一口涼氣,我幸好是15年前創業,要是今天創業,肯定不行。”馬云說。
“因為他們用的大數據,他們用的是互聯網模式,他們說的很多東西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相信一旦理解了,我會越來越恐慌。”馬云說。
馬云認為,IT時代是讓自己更加強大,DT時代是讓別人更加強大,IT時代是讓別人為自己服務,DT是讓你去服務好別人,讓別人更爽。
馬云說,未來的制造業不僅僅是會制造產品,未來的制造業制造出來的機器必須會思考,必須會說話,必須會交流,未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將會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終端企業。“未來的制造業要的不是石油,未來的制造業最大的能源是數據。”馬云說。
關于未來的競爭,馬云認為是數據的爭奪和競爭。他表示,無數企業在追逐,發現和參與大數據。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將更多要參與社會變革,參與經濟發展,這會讓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