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研究院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43號文 (即《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國辦2014年9月發布出臺)出臺前后,34個省市區地方政府推出的總額約1.6萬億元的PPP項目。但到目前為止,真正簽約的大約為2100億元,僅占總額八分之一。若據此粗略計算,1.6萬億元的PPP項目投資規模,實際簽約落地僅有13%,尚不足總盤子的兩成。
對此,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坦言,一些地方拿出的項目還不具備投資條件。
發改委網站在顯著位置開辟了PPP項目庫專欄,公開發布PPP推介項目。項目庫共有項目1043個,總投資1.97萬億元,項目范圍涵蓋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而且所有項目都標明了項目所在地、所屬行業、建設內容及規模、政府參與方式、擬采用的PPP模式、責任人及聯系方式等信息。
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表示,1043個項目不會集中落地,而是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逐步落地。
項目發力
“發改委更加重視PPP并且開始推動落地,項目庫里的項目是否適用財政系統關于PPP項目的相關文件,特別是10%的天花板,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和招投標法在這些項目上的適用值得關注,還有就是國發42號文的協調效應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世堅告訴經濟觀察報。
財政部在2014年和2015年制定的規定制定中有相當一部分也與PPP有關,比如項目操作指南等,特別是財政部發布的PPP財政承受能力指引,明確要求項目不超過公共預算支出的10%。
4月18日,發改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發展改革部門盡快搭建信息平臺,及時做好PPP項目的推介工作。
在發改委公布的PPP項目庫中,交通項目和市政項目占據了大部分。“交通項目投資總額大,一個軌道交通項目等于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其他項目的投資規模,推動交通項目對穩增長意義重大。 這次國家發改委推出的項目,有些已經在進行之中,有的社會資本已經確定,比如北京地鐵14和16號線,支持這類項目見效快。”金永祥告訴經濟觀察報。
在此次公布的項目中,安徽省公布的推介項目最多,共127個,其中又以市政設施和交通項目數量最大。
“政府推出的項目,通常都會有一部分不會被社會資本接受,這是正常的。此外,項目落地也要有一個過程,PPP項目的落地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期間包括了方案的制定,文件的編寫,社會資本的選擇,以及談判和最后的簽約。這個過程需要半年、一年甚至兩年,所以現在只有百分之十幾的簽約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落地的項目會越來越多。”金永祥坦言。
項目進展也應公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系列和PPP有關的文件相繼出臺,地方省市紛紛拿出了各自的推介項目。
并不是所有的推介項目都能實施,在某省的推介會上,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有些項目根本無法產生收益,這樣的回報率對投資者來說顯然無法產生吸引力。有業內人士就表示,過分強調社會效應,這樣是難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的。
金永祥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對PPP感興趣的資金很多,但是好項目不多,這也是現在PPP發展比較慢的原因。目前要做的是保證項目現金流,推出有價值的項目。”
“怎么提高項目質量,是政府部門需要認真思考的,要保證項目可以落地。下一步要提高項目質量,在這次發改委公布的推介項目中,有些項目已經做完了、有些項目已經選定了社會資本,但還出現在項目庫里,此前發改委推出的80個項目,也不少都已經處于操作階段,有的已經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甚至有的已經完工。因此,今后應該標記推介PPP項目的進展情況,要提高信息的準確和可用程度。當然公布推進項目庫已經是PPP信息公開透明的重要一步,應該堅持下去。”一位PPP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