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中核集團充分發揮大國重器的頂梁柱作用,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圍繞“強核強國 造福人類”的使命任務,自覺在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扛起“中核擔當”。
核電作為技術成熟的清潔低碳能源,具有“零排放”、發電效率穩、發電規模大等綜合優勢,在我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目前,中國核電在運核電機組21臺,裝機容量1911.2萬千瓦;在建機組5臺,裝機容量577萬千瓦,躋身世界五大核電公司。
中國核電以“責任 安全 創新 協同”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將自身產業發展與地方發展相結合,依托旗下秦山核電、田灣核電、三門核電等長三角地區核電基地,與地方政府、企業等合作,帶動地方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結合核能發展基地優勢,助力地方開發工業旅游路線,促進當地工業旅游發展,增加當地就業崗位,實現企業與地方同頻共振。
一湖融匯山海韻,一橋盡攬杭州灣。作為千年古縣,海鹽隸屬于浙江省嘉興市,以“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禮儀之邦、旅游之地”著稱。
我國大陸核電的發源地——秦山核電就坐落于此。目前秦山核電基地共有9臺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58.4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約占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的11%。
自1985年開工建設以來,秦山核電經歷了“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走出一條核電國產化的道路”、“核電工程管理與國際接軌”、我國核電“從3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自主發展的歷史跨越,建成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品種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并依靠多年科研攻關、自主研發,成功掌握醫用鈷-60生產技術,一舉打破醫用鈷-60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打造伽馬刀裝備“中國芯”,為全國癌癥患者帶來福音。目前,秦山核電正在積極打造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同位素生產基地、核工業大數據基地與核電人才培養基地。
倚山傍海,自古一派金甌。山海相輔,造就耀世關口。1999年10月20日上午,在連云區高公島鄉的田灣,這里一改往日的寧靜。隆隆的機聲向人們宣告:中俄間核能領域最大的技術經濟項目——江蘇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20余年,不懼創業艱難,無畏運行坎坷,田灣核電一期工程始終在追求卓越中砥礪前行,一座現代化的核電站傲然佇立在黃海之濱。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田灣一期工程自投入商運以來,已累計發電約2000億千瓦時,在創造了良好的運行業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同時,“中俄核能合作的典范項目”也已成為其最具影響力的標識。
得天獨厚開盈尺,與月同圓到十分。三門自然條件優越,具有370多公里的岸線資本,丘陵、灘涂等地貌多樣,可滿足各類能源項目的建設需求。在浩繁能源項目中,鑲嵌在健跳鎮貓頭山半島的三門核電,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
2004年,首個國家核電建設自主化依托項目——三門核電工程獲國務院批準。2018年,三門核電1、2號機組具備投入商業運行條件。按照一期項目2臺機組正常運行,三門核電平均每年可向全社會提供約17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可滿足浙江省約4%的用電。在實干中創新,在創新中前行。三門核電立足于工程建設和項目發展需求,以引進消化吸收世界先進核電技術再創新為要務,著力尋求技術研究突破點,優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科技創新人才激勵,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