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確地理解電改與國企改革的結合、領會國家對于西北五省煤電資源整合這種關鍵舉措,不僅要深刻理解電力體制改革,更要看懂國有電力企業改革的思路。
今天享能匯將用關鍵詞的方式梳理電改與國企改革關聯的關鍵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類政策和舉措。如果大家有什么觀點和看法,還請在文末留言。老規矩,觀點無罪,交流至上。
供給側改革
除了煤炭,電力領域是能源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電力行業的去產能,更多地體現在處置“僵尸企業”的問題上。
2016年5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就明確說明:“處置僵尸企業本身就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從五大發電年初的工作會上,我們也能看出,對于僵尸企業的處置是各大集團的重點公司之一。但是國有資本一直以來都對無效、低效資產的退出存在制度障礙?!叭藛T處理、債務歸還、資產保值”堪稱處理僵尸企業的三座大山。
西北五省由于供給遠遠大于需求,造成煤電嚴重虧損的情況更加普遍。如果按照原有的資產分布,五家公司各自處理人員、債務和資產保值問題,顯然不如一家公司來的高效。
有朋友要問了,這跟電改有什么關系?
其實在《煤電一省一企,西北現貨涼了么?》一文中,享能匯對此有些分析。
現貨的趨勢是發電量向高效率機組傾斜。那么大量小機組嚴重缺乏競爭力。
一省五家企業,再聯合也一定會存在競爭的問題。而五大發電的大股東都是國資委,一定不會對惡性競爭坐視不理。
做強做優做大
那么,央企的重組僅僅只是因為避免惡性競爭,更加有利于去產能么?
當然沒那么簡單。
在2016年7月實施的《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明確:
“統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和維護國內市場公平競爭的需要,穩妥推進裝備制造、建筑工程、電力、鋼鐵、有色金屬、航運、建材、旅游和航空服務等領域企業重組,集中資源形成合力,減少無序競爭和同質化經營,有效化解相關行業產能過剩。鼓勵煤炭、電力、冶金等產業鏈上下游中央企業進行重組,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更好發揮協同效應?!?
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對國企的要求就是做強做大做優。對于電力這種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關鍵行業,更是如此。
目前央企發電集團普遍有著巨大的規模優勢。但是大不等于優、更不等于強。發電企業普遍負債率高,資產運營能力不強、利潤率低。
一旦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到完全現貨交易的階段,央企發電集團的規模優勢就會被大大削弱。資產結構更合理、運營能力更強的發電企業會比單純具有規模優勢的發電企業更符合“做強做大做優”的要求。
在神華與國電合并之前,一度盛傳五大發電內部會有合并。但最終我們只看到國核技與中電投合并之后,又是產業鏈上下游的重組——神華與國電。
享能匯認為這說明一個問題:單純的發電集團重組,并不能符合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尤其是在電改的背景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整合更符合國企改革的大方向。
產業集團與資本投資公司
建立起能源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體制是國有能源企業改革的重點。這就涉及到國有能源企業改組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資本投資公司的功能在于通過國有資本在能源領域優化國資布局、集聚國資優勢,全面提升運營能力和競爭力。
在五大發電里,除合并前的神華,并沒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但在新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下,即便是產業集團也要發揮好國有資本的投資職能。
在這種情況下,內部的機制改革與大的體制改革相輔相成,同等重要。
隨著現貨交易一步步推進,問題已經開始漸漸浮出水面。例如說:發電集團傳統習慣用設備利用小時數作為考核標準。但現貨模式,機組的盈利能力甚至于開機與否都沒有關系??照劺眯r數完全不符合市場實際。
總部、省公司、各個電廠,三個層級之間的職責界定、權力下放等一系列機制不僅要緊跟國企改革的步伐,也要充分適應未來電力市場的競爭。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