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琳葉 袁雨湉 陳敏 報道 4月30日下午16時28分, 110千伏船城變電站2號、3號主變第五次沖擊成功,并投入帶電運行,歷時11個月的“三區兩州”電網建設項目——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竣工投運。該項目現場負責人、國網涼山供電公司員工寶永民走在人群最后,激動的淚水濕潤了他的眼眶。
涼山會理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位于涼山州會理縣,建設變電容量10萬千伏安,鐵塔58基、線路長度39.6千米,建成后將為片區客戶提供更高的供電質量,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工程建設期間,寶永民和他的同事們遇到了許多難題,一方面,變電站地處城郊,場平基礎工程量大,地質結構復雜,不能實施大規模爆破作業,只能機械開鑿;另一方面,在變電站周圍和經輸電線路跨越的居民們擔心會有電場輻射影響,施工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除此之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工期延誤,且復工后建設人員必須分散作業,現場安全管理難度大。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大家經常加班熬夜做方案,第二天一早就到當地政府匯報。有時候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需要回西昌進行處理,經常一天要往返西昌和會理幾趟,開車的師傅都累得不行了……”回想起項目建設期間的點點滴滴,項目工作人員劉志東說。
據劉志東回憶,110千伏船城變電站基礎施工高峰期時正值涼山州雨季,一場雨過后,站內變得泥濘不堪,造成基礎測量、澆筑等工序難度增大。為了減少土建施工對整體工期造成的影響,寶永民立即決定采用搭設雨棚、修筑臨時排水溝、兩班倒施工等方式確保工程進度,同時邀請質量專家對雨季施工方案進行專項審查,指導監督基礎施工要點,全面檢查施工成品質量,現場駐守解決施工困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10千伏船城變電站基礎施工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并且施工期間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疫情期間,為了確保項目施工人員的健康和工程順利復工,寶永民和同事一趟趟地帶著工友們前往醫院體檢,與當地政府溝通協調,辦理人員隔離和復工相關手續。同時為了把因疫情耽擱的工期補回來,每天早上六七點,寶永民就到現場組織每天疫情防控、防山火檢查,布置工作重點,聯系各參建單位解決處理施工問題,晚上九十點回到賓館,再總結匯報一天的項目進展情況,躺下往往是凌晨。
為了保障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整個項目施工期間,寶永民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只要項目上有事,他總是沖在最前面……”懷孕的妻子說,整個孕期的產檢,他沒有一次陪伴在側。但同為電力工作者的妻子理解他。“我很愧疚,但是工期緊,項目和家庭很難兼顧。幸運的是,我有一個堅固的后方,妻子無條件給予支持。”說起妻子,寶永民笑得一臉幸福。
持續高強度的建設壓力,讓寶永民這個80后扛不住了。4月15日,他開始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為了不影響項目建設,他沒告訴任何人,獨自一人前往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病情嚴重,叫他必須住院進行治療,直到此時,他才向公司請假。而這一切,寶永民的妻子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住院第三天,才從他的同事那里得知情況,瞬間急出了眼淚。妻子打電話時,他還在不停地安慰妻子說:“沒事兒,小問題,很快就好了。”
經過4天的治療,寶永民病情好轉,但身體依然虛弱,說話顯得無力。醫生建議多注意休息,不能再加班熬夜。但是由于工程建設進入沖刺階段,寶永民說:“我在家也是干著急,電話指揮還不如回到項目上去干。”于是出院才休息一天的寶永民毅然返回項目建設現場。
項目投運驗收期間,寶永民更是全程駐扎在現場,全力協調各方工作人員收集問題、反饋問題,再督促整改。投運當天,寶永民更是忙得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從主控室二次系統各保護屏、測控屏等的核查試驗,到手車開關的檢查,再到主變壓器、110千伏母線的充電,每個檢查驗收環節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在專業人員密切配合、通力協作下,110千伏船城變電站帶電成功,項目成功投運,寶永民心里的大石終于落地。
像寶永民一樣的電網建設者,在涼山州“三區兩州”電網建設中還有300余名。因為他們,一座座變電站平地而起,高大的鐵塔擎起銀色的導線翻越崇山峻嶺,為決戰決勝涼山州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力。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