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供電公司將感知終端延伸至企業內部,監控企業用能質量。今年,我們已經避免了11次電壓暫降情況!”11月19日,聯想(武漢)基地電氣負責人姜盈錚說。目前,湖北武漢供電公司已完成華為、聯想等64家“雙高”客戶核心負荷電能監控點建設,向客戶側延伸用能質量監控服務,提升電能質量。
武漢供電公司堅持需求導向,著力業務提升,圍繞全息感知、泛在連接、優質服務、開放共享等建機制、搭平臺、立項目,積極探索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緊貼實際 提升電網智慧水平
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在軍運會保電工作中,武漢供電公司集成26套業務子系統,綜合運用“大云物移智”技術,研發了軍運會智慧保電指揮系統。系統平臺具備狀態全景感知、態勢智能研判、資源全網調配、指揮實時穿透等功能。
“通過各類信息互聯和人機交互,平臺不僅能實時監控設備運行數據,還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及指揮統一調配、上下聯動、高效協同、處置迅速,顯著提升了我們的指揮綜合分析能力和電網應急處置水平。”武漢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武漢供電公司強化數據資源高效應用,實現了設備日常運維智能化巡檢和高效智能管控。該公司在443條輸電線路上配備了1200套防外破裝置,結合無人機自主巡查,全面覆蓋約4400千米輸電線路,在線監測各類數據,化被動處理為主動防控。該公司220千伏輸電線路跳閘情況由以前的每年0.95次/百千米下降至當前的0.6次/百千米。
武漢供電公司對9座變電站進行了全面改造和3D建模,基于AI算法,融合航拍與激光補拍的點云數據,生成與實體場景等比例的變電站三維模型。運維人員可通過三維模型快速查看主要設備實時信息。電網狀態感知、缺陷發現、應急處置等方面能力大幅提升。
智慧用電 高效服務客戶
“如果運動員公寓內的電熱水壺連續運行超過5分鐘,樓棟電力維保員就會收到一條信息,盡快上門排查隱患。這是智慧供電系統自動發出的異常用電提醒。”11月14日,武漢軍運村樓棟管理員謝辰說。
地處江夏區黃家湖畔的軍運村是武漢首個智慧用電小區,實現了家用電器用電信息智能采集、監控和控制以及家電聯動。智能用電系統可診斷2496戶居民用電行為,實現用電隱患智能研判和主動預警,保障客戶用電安全。隨著智慧用電建設體系的不斷延伸,更多武漢市民能享受到智慧用電的“福利”。
11月18日,愛佳國際小區居民楊愛玲接到母親電話,說家中停電了。隨后,她收到一條供電所發來的短信,告知線路故障停電信息,并明確將于15分鐘后來電。
武漢供電公司基于數據共享服務平臺,試點運行了配電網實時監測系統。系統具備信息自動匹配、關聯監測、智能分析等功能,并可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對內將故障停電信息推送至運維人員和網格員,對外將計劃停電時間、搶修情況、預計恢復供電時間等服務信息推送給客戶,提升客戶體驗。
目前,武漢供電公司在沌口開發區選取15個社區386個臺區作為推廣試點,構建了具有地區特色的“配電網全域數據資產體系”。該公司充分發揮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營銷系統與應急指揮平臺的協同作用,以智能電表非計量大數據作為數據支撐,在線自動研判預警非計劃停電事件和中低壓故障,實現“站-線-變-表-戶”供電狀態監測,及時反饋搶修進度及供電恢復時間,主動、定向服務客戶。
能源互聯 連接多方資源
11月8日,由武漢供電公司投資建設的“光儲充”電動汽車充電站投入運行。充電站由安裝在車棚頂部和建筑物頂部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通過儲能裝置供電,實現新能源、儲能、智能充電協調支撐。該站年發電量預計可達8.8萬千瓦時。武漢供電公司還與東風汽車公司深度合作,為東風汽車公司投放在武漢的超過5萬臺網約車設立網點,提供車輛停放場地、智能充電等服務。
在加強與上下游企業對接的同時,武漢供電公司還與天然氣、自來水公司等公共能源服務公司橫向合作,依托成熟的智能電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實現水電氣表數據同步采集,優化三方建設投入,提升抄表效率。
日前,武漢供電公司與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能源物聯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探索破解電能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資產分界點”難題,實現智慧用電、智能用電。
根據協議,雙方將以移動互聯、物聯、人工智能為手段,從東湖綜合保稅區海量的電力能源消耗大數據中總結規律,為能效分析、電力質量治理、智能化精準運維提供準確參考,破解能源分布不均、損失大等共性問題,實現能源精細化管理和智慧節電目標。
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已開始實現跨越融合,利用客戶權屬的配電設備,把感知終端直接延伸至耗能設備,更精準地收集、分析數據資源,形成“資產互補、數據互通”的格局。武漢供電公司對綜保區內重要客戶進行能效監控和精準畫像,分析客戶用能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增值服務,助推園區建設發展,實現企業、園區及供電公司共同發展。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