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水縣,一名獨居深山的村民,自建了一座“袖珍”水電站為自己提供照明和娛樂。據介紹,這座最大發電功率為1000瓦的水電站,僅能為一臺電視機和一個25瓦的節能燈供電,14年來從未斷電。
今年60歲的袁向德,住在習水縣三岔河鄉一個叫做“繡花樓”的地方,距鄉政府20多公里,周邊3公里沒有其他人家。因為地處偏僻,“繡花樓”一直沒有通電。
“天黑睡覺,天亮起床。”袁向德說,這樣的生活,在14年前因家中通電發生改變。“不過,我家從不停電,也不用交電費。”袁向德自豪地說,因為他自己修了座水電站。
這個水電站就在袁向德家屋下的溪溝里:山壁上開出的引水渠,將溪水引進碗口粗的塑料落水管,再利用4米多高落差,帶動下方小型水輪發電機發電。水輪發電機最大功率是1000瓦。不過,因落差不夠,水輪發電機不能滿負荷發電,帶不動電飯鍋、洗衣機,只夠點亮25瓦的電燈,帶動電視機。“我已很滿足了。”袁向德說。
袁向德的水電站
說起建袖珍水電站,袁向德稱是源于一次訪友:2001年,他去山背后的重慶那邊看望朋友。這個朋友一家五口也住在深山里,不通公路,但朋友家利用房屋邊的瀑布,建了個小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的功率是500瓦,夠看電視并照明。
袁向德說,回家后,他花了400多元買了臺水輪發電機,開始建造起自己的家庭發電站,自此,他的生活開始得到改善。據悉,袖珍水電站已連續運行了14年,從未出過故障。
昨天,記者冒雨來到“繡花樓”時,袁向德正在家用電瓶里儲存的電看電視。因為家用電器很少,即便不是滿負荷發電,豐水季節,他也用不完每天發出的電。
“用不完的,我就存起來,遇到不想進溝開閘發電,或枯水季節不能發電時,就用儲存的電。”他說,電瓶內的電,能看兩個多小時電視。
據悉,很多來山里玩的人聽說袁老漢建有袖珍水電站,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后,紛紛前來參觀,順帶買些深山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