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電無不依賴電線,但是電線剪不斷理還亂帶給我們生活的困擾,近年來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相關產業界人士嘗試反其道而行之,希望能夠通過無線的方式來實現電能的傳輸。
那么,無線輸電技術的實用化究竟將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呢?一起跟電老虎網來了解一下,告別了電線,人類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呢?
過去,當電塔和高壓電線被地震、霜凍、暴雪等自然災害破壞后,由于搶修電塔和重新架設高壓電線的工程既費力又費時,因此如何盡快恢復斷電地區的電力供應往往成為搶險救災過程中的一大難題。而在未來,隨著無線輸電技術的輸電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完全可以使用直升機將無線送電設備和受電設備吊裝至斷電地區,從而通過無線輸電的方式來實現緊急供電。
此外,當前被視為主要新型能源技術之一的海上風力發電,在未來也完全有可能直接以無線輸電的方式,將遠離海岸線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所產生的電力傳輸至陸地,而無須鋪設海底電纜,從而大幅削減建設和維護的經濟成本。
對于普通人而言,無線輸電技術的應用前景也十分廣泛。在未來,人們只要駕駛裝有無線受電裝置的電動車進入到無線送電裝置附近的一定空間距離之內,充電的過程將自動被完成。而無需在固定插座上插拔電源線!
實際上,除了上述具體的應用實例之外,無線輸電技術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其有可能在無限廣闊的宇宙空間為全人類開辟出一條全新的能源獲取通道。
據測算,按照目前人類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能量轉換效率,如果能夠在距地球赤道約36000公里上空的靜止軌道上,發射一顆配有邊長為2.5千米的正方形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衛星,其發電量可達到100萬千瓦級,足以和一座核能發電機組相媲美。
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從遙遠的太空中將如此巨大的電能傳輸回地球表面供人類使用?顯然不可能再采取架設電線的傳統輸電方式。因此,無線輸電技術能否取得重大突破,就成了“宇宙太陽能發電”這一宏大構想能否轉化為現實的關鍵之所在。
目前,隨著無線輸電技術的相關試驗不斷取得成功,相關研究開發機構已經預測,到21世紀40年代,“宇宙太陽能發電”將得以實用化。屆時,宇宙空間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將被太陽能發電衛星轉化為巨大的電能,并運用無線輸電技術源源不斷地傳輸至地球表面。這對于人類逐步擺脫化石能源及其所造成污染問題,無疑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