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電動汽車節能環保,但誰都有顧慮——現在車子充電還不算方便。記者昨天從杭州市城管委獲悉,從上個月開始,他們率先在黃姑山路(黃姑山橫路-天目山路段)試點綜合智能路燈桿項目,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讓城市里隨處可見的路燈桿子變得更聰明、更能干:不僅能自助快速地充電,更讓人歡樂的是,還可以免費“蹭”WIFI熱點。
相關部門在黃姑山路350米的試點區域內選擇了3根路燈桿,為它們裝上了充電樁、視頻探頭、免費WIFI熱點、信息推送屏,還把沿線18盞路燈都換上了可節電50%以上的LED光源。所以,除了給電動汽車充電,還可以上網、從電子顯示屏搜索周邊車位哪里有停車位和作為視頻監控設施。
記者昨天在黃姑山路上跑了一圈,發現兩個裝在靠近天目山路口50米左右的路燈桿兩側,為慢充智能電箱,另一個裝在距離黃姑山橫路口不足20米的路燈桿旁邊,為快充智能電箱。
據介紹,快充電箱兩小時內就可給電動車充滿電,而慢充電箱則需8小時。“這個充電箱就是借用了路燈電路,快充的用電功率大一些,因此,為了保證夜間路燈所需電量,快充電箱夜間(晚上6點到清晨7點)是關閉的,慢充電箱24小時開放。”
目前,這三個充電箱都已可使用,車主需先到充電箱對面的購買點購買充電卡才能充電,充電費每度1.5元(現在免費,8月1日起開始收費)。不管車主選擇快充還是慢充,費用都一樣,但都比汽油車省錢。以一輛普通比亞迪電動汽車為例,充滿電需100多塊錢,預計可跑300公里。
另外,因為停車充電位置屬于市區道路公共泊位,泊位收費標準跟該路段的停車費一樣。因此,工作人員建議,大家選擇在夜間充電比較省錢,以后還會考慮開通電子支付、市民卡支付等功能,會更方便。
充電箱的顯示屏上有WIFI賬號,輸入手機號碼可獲取驗證碼免費上網,WIFI熱點的覆蓋范圍是以路燈桿為中心的80米半徑內。記者昨天嘗試了一下,信號很強,看視頻也幾乎不卡。
相關部門表示,這樣的智能路燈桿現在還處于嘗試和調研階段。
杭州市城管委亮燈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安裝的區域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不能在人流擁擠的主干道,并配有停車位,其次,路燈電網的配置要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