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是當下很多城市面臨的難題。在深圳,生活垃圾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長,2013年,全市生活垃圾處理量達14400噸/天,今年則增至14826噸/天,預計2020年,深圳全市生活垃圾處理量將達21000噸/天。目前,深圳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為7425噸/天,現有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均超負荷運行。
第三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昨天舉行了國際新能源論壇,來自國內外的數十名垃圾焚燒行業專家齊聚一堂,探討垃圾等固廢處理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會專家認為,垃圾圍城問題日益嚴重,在低碳化趨勢下,需要盡可能對可燃物燃燒、不可燃物進行填埋。
在昨天的論壇上,與會專家剖析了垃圾分類回收問題、解讀固廢處理產業政策,探討最新垃圾焚燒技術,破解鄰避困局分析等方式。清華大學教授聶永豐認為,“低碳化”將成為“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原則之后,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趨勢,要盡可能避免、減少、回收、利用廢棄物,盡可能對可燃物進行焚燒處理,對不能進行其它處理的垃圾進行填埋處理。
中國城建院總工程師徐海云建議,應該建立家庭有毒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體系,務實推進家庭的廚余類有機垃圾管理,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廣州市城管委副局長龔定勇介紹了廣州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破解“鄰避困局”的工作經驗,他認為出現“鄰避現象”的原因有四個,一是決策脫離了群眾;二是工作不深入群眾;三是沒有有效措施避免公眾恐慌;四是建設上不依靠群眾。只有考慮到了群眾的根本利益,信息透明公開,并且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解決鄰避問題。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希望深圳國際低碳城節能環保產業園能繼續充分調研、詳實規劃、快速推動,為龍崗、坪地居民解決垃圾問題,創造潔凈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