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的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UNU)于4月發布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The Global E-Waste Monitor)指出,全球電機電子廢棄物在2014年已高達4,180萬公噸,預估于2018年將成長21%,達到5,000萬公噸。電子廢物主要組成為金、銅、塑料,總價值約480億歐元。
該報告指出,大多數的電子廢物源自于家庭中廚房、洗衣及衛浴設備,如微波爐、洗衣機、洗碗機等;而手機、計算器、個人計算機、打印機等小型電子產品只占廢棄量的7%。
此外,各國人均電子廢棄物年產生量前五名分別為挪威(28.4kg)、瑞士(26.3kg)、冰島(26.1kg)、丹麥(24kg)、英國(23.5kg);美國與中國則是電子廢棄總量最多的國家,這兩國所產生的電子廢棄物占全球的32%,接著是日本、德國;而非洲為人均電子廢棄物產生量最少的地區(1.7kg)。
電子廢棄物大幅增加的主因系電子產品銷售量不斷攀升及其生命周期日益縮短。
雖電子廢棄物富含大量的可回收材料,是一個具再回收利用潛力的都市礦產,但目前僅不到20%的電子廢棄物被回收利用,以黃金為例,未回收的電子廢棄物中含有300公噸的黃金,約占全球黃金產量9%。
除了有價金屬,電子廢棄物也含有許多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如氟氯碳化物、汞、鎘、鉻等有害金屬,若處理不當將會污染土壤或地下水。報告指出先進國家應負起更多的監督責任,促使電子廢棄物妥善處理,方能解決其所衍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