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那么多,“互聯網+”你造嗎?3月5日在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法一面世,立刻成為眾多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說:“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回顧歷史,從最初的“互聯網金融”到今天的“互聯網+” ,如今“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給了民眾,尤其是在創新領域的“創客們”無限想象空間。
“互聯網+”是什么樣?
那么,什么是“互聯網+”?馬化騰簡單地解釋:“就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進行跨界融合。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在線教育,就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
如何真正地理解“互聯網+”這個概念?馬化騰進一步解釋為,“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簡言之,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而實際的效果絕不是簡單的相加。比如:傳統集市+互聯網=淘寶等。
他指出,互聯網具有打破經濟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為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
一句話,“互聯網+”是一種趨勢,它充分激發了社會和市場的活力、潛力,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常態。需要說明的是,它對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對于新興產業而言,“互聯網+”推動新興產業地位升級,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
以“互聯網+”驅動 鼓勵產業創新
兩會中,我們一同分享了馬化騰所作的《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發言,他呼吁:“我們需要持續以‘互聯網+’為驅動,鼓勵產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惠及社會民生,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
事實上,“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馬化騰認為:“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將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互聯網也在從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
這些“互聯網+”帶來的成果,讓馬化騰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提出了以下建議:應當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戰略,推動保障“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盡快出臺,促進互聯網與各產業融合創新,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方面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并加強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
毋庸置疑的是,互聯網遇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如此浩蕩的時代節點,無論國家層面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何時出臺,民間以“互聯網+”為驅動的創新創業勁頭、勢頭早已澎湃涌動,勢不可擋。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農業互聯網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絡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隨著國家層面“互聯網+”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的進一步放寬,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個方面充分對接,我們堅信 “互聯網+”一定會讓轉型的中國經濟更加五彩斑斕。
“互聯網+”帶給我們身邊的改變
那么,“互聯網+”給我們身邊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改變?近兩年,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的技術和業態開始快速滲透到各行各業,因為它的智能性,這個新興行業也被稱為智慧產業。
據工信部提供的數據,我們繪制了一幅中國智慧地圖,來看看目前“互聯網+”的足跡都走到了哪些產業和哪些地方?
首先是智能交通,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等14個省市的高速公路ETC聯網已正式運行,全國ETC聯網將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公交IC卡將于2016年基本實現全國聯網。預計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規模將超過一千億元;
其次是智慧醫療,據了解,廣東省的醫療急救物聯網系統已覆蓋全國30多家醫院;而江蘇省的個人健康監護和遠程醫療應用正在快速推廣,未來幾年,我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將超過一百億元;
再次是智能制造,據統計,作為我國制造業大省,廣東、浙江已經開始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廣東省聚焦工業云平臺的應用,預計到2017年,云終端制造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浙江省正在支持100家企業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來改造機器設備和生產流程。
此外,上海、廣東等省市的智能安防發展突出;河北、河南等地的智能環保正在大力推進;山東、黑龍江等地的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產業,已經服務上萬家企業。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相比這些服務民生的智慧產業,互聯網給目前我國增長乏力的工業和制造業所帶來的,則是一場脫胎換骨的產業革命。如果應用到工業互聯網,企業的效率可以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據某國際權威機構測算,在未來20年當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可能會給整個中國的GDP發展帶來三萬億美元左右的發展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