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法國將重啟新的核電項目建設,以便將能源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將利用核電幫助法國完成減排目標。早在2014年,法國政府曾提出,在2025年將電力供給中核電的占比從75%降至50%左右,但在電價隨天然氣價上漲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之際,核電再度成為法國穩定能源供應的“救命稻草”。
十余年來首度規劃新核電
綜合多家外媒報道,馬克龍日前在電視講話中宣布,法國將開始新的核反應堆建設,并將繼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這是十余年來的首次。一方面,此舉將確保法國能源獨立,為法國全國提供充足電力供應;另一方面,也將有助于實現法國制定的其他目標,尤其是減排目標。
馬克龍強調,全球經濟正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短缺以及通脹的挑戰,在汽油、天然氣和用電價格越來越貴之時,法國政府將緊急做出回應。核電是將能源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內、降低對進口能源依賴的重要工具。另外,他還表示,法國也將開始提倡節約能源,并加大本土零碳能源生產的投資。
一直以來,核電都是法國電力供應結構中的“主力”,但實際上,現在距離法國最后一次決定新建核電站已過去了14年。
2007年,由法國電力公司投資建設的Flamanville核電站的第三個核反應堆正式開建,但隨后工期一再拖延,建設預算也超過原計劃數倍,時至現在該項目也仍未完工。
不僅如此,過去的10年里,歐洲對于核電安全的爭議一再加劇,法國核電產業更是戴上了“緊箍咒”。在法國前總統奧朗德任期內,法國政府宣布了2025年削減核電占比的目標,提出將核能發電在電力生產中的占比從75%降低至50%,設置了核能發電生產上限,并將這一目標寫入了法國《能源轉型綠色增長法案》。這也意味著,在老舊核電機組退役之前,法國不能新建任何核電設施。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法國根本離不開核電。2019年5月,法國政府宣布推遲核電限制目標,將核電占比降至50%的時間期限從2025年延后到2035年。今年10月公布的“法國2030年發展計劃”中,核電則成為法國“再工業化”發展的重要一環,小型模塊核反應堆和核電制氫都成為未來10年法國規劃的重點領域。時至今日,法國核電終于迎來重啟。
能源價格飆升是核電“復活”主因
法國的核電政策為何“轉向”?在業內看來,今年飆升的電價是法國重啟核電的主要“催化劑”。
受到全球天然氣、煤炭等能源供應短缺影響,今年以來,歐洲能源價格一漲再漲。有數據顯示,10月初,法國合同交易電價最高已達到了500歐元/兆瓦時,創下歷史新高。嚴重的能源危機“點燃”了歐洲民眾的怒火,10月,法國多個城鎮以及鄉村區域爆發了抗議活動。
為“安撫”民眾日益增長的憤怒情緒,馬克龍在10月底宣布,將為月收入低于2000歐元的中低收入人群一次性發放100歐元補助,以“緩解燃油價格高漲帶來的壓力”。11月,法國電力公司又發布聲明稱,在10月至次年4月的冬季期間,即使消費者無法支付電費,該公司也不會對其斷電,但同時也規定,從2022年4月起,將對欠付電費的居民全年用電量設置上限。
然而,上述措施是“治標不治本”,重啟核電建設成為法國保障能源供給最新的“救命稻草”。
10月末,法國電網運營商RTE發布一份報告稱,對于法國來說,達成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成本最為低廉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核電,新建14座大型核反應堆以及一系列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同時加上可再生能源電力投入,將能滿足法國的能源需求。目前,法國電力公司作為法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商,宣布將在未來10年里新建10座核反應堆。
路透社報道稱,雖然目前馬克龍尚未公布新建核電計劃的細節,但預計法國政府將在未來數周內公布6座核反應堆的建設計劃。
核電爭議持續不斷
法國政府宣布重啟核電后,各界的質疑也隨之而來。首先是來自歐盟內部的“反核”聲音。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后,多國對核電安全產生了質疑,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早早宣布將盡快淘汰核能,并一再呼吁歐盟各國放棄核電。據歐洲媒體Euractiv報道,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德國聯合盧森堡、丹麥、葡萄牙以及奧地利5個國家形成“反核”聯盟,認為核電并不符合歐盟“不造成顯著危害”的能源規定,因此不應被納入歐盟“綠色經濟”發展的框架之中。
路透社也報道稱,在法國公布新建核電計劃后,多個環保組織對此表示了批評。一家總部位于荷蘭的環保組織認為,法國新建核反應堆的計劃“與現實脫節”,法國始建于2007年的Flamanville核電項目至今尚未完工,說明核電行業實際上已陷入困境。
另外,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援引環保人士的話稱,現在距離法國下一次總統大選僅有5個月,在這一關鍵時期,法國能源價格卻出現了飆升,馬克龍此時提出新建核電站,很可能只是為了下次大選作準備。
文章來源:北極星核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