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山間田野處處繁忙景象。一輛輛帶著紅色頂篷的插秧機載著綠油油的秧苗正在進行下秧苗作業,抽水機在一旁發出“轟隆隆”的響聲,把水流源源不斷地抽向田里,不多時眼前已經立起一片綠色……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稻田里,一幅幅現代農耕圖正在不斷繪就。
通電“一條龍”
造就互聯網+現代農業
“今年比較干旱,更需要依靠抽水灌溉。現在我們用電代替柴油機進行灌溉,節省了不少維護成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順杰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學杰說。順杰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是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也是廣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重要一員,合作社現有180多臺(套)農業機械,2萬多畝水稻的育秧、插秧、植保、灌溉、烘干、加工等水稻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智能化作業。“我們有6500平方米的溫控育秧大棚,還建立了目前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谷物烘干中心,14套烘干設備功率總和達到420千瓦,相當于配備了570多臺一匹的空調,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極高。”馬學杰介紹。
在用電報裝上,馬學杰直接用手機就完成了操作,體驗了報裝“零跑動”。汕頭潮陽供電局還專門為其開通了用電“綠色通道”,同時低壓電力外線工程實行備案制管理,實現了低壓“免審”,有效縮短了辦電時間。
近年來,廣東電網立足用戶便捷用電和智慧生活體驗需求,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用戶服務,縮短鄉村居民與“營業廳”的距離,“辦理用電,指尖可達”,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
辦電“不花錢”
為農村小微企業“減負”
3月25日,南方電網廣東茂名信宜供電局的工作人員收到茂名市金豐盛(信宜)電子有限公司80千瓦的報裝需求,這是一家農村小微企業,主要生產家用電器連接線。供電人員受理用電資料后進行了現場勘查和裝表接電的各項準備工作,并于27日完成了安裝,所有的材料和施工費用全部由供電部門出資。“從公變直接接入,減輕了企業負擔,這措施接地氣,是實實在在的助企政策。”金豐盛(信宜)電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來進說。
和茂名的農村地區一樣,廣東電網在全省范圍內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水平,規范用戶報裝時限,將辦電程序精簡到2~3個環節,辦電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特別是在粵東西北農村地區推行100千瓦以下小微企業低壓接入“零投資”,用戶無需花費一分錢即可辦理用電,為農村小微企業節約了成本。同時,用電業務均由客戶經理全程跟蹤,鄉村用電服務體驗進一步升級。
守護“綠水青山”
開拓農村能源消費新模式
午飯時間,清遠連樟村鄉村振興學院食堂飄出陣陣飯菜香味,但卻不見人們熟悉的炊煙。“以前用煤氣或者干柴,除了有安全隱患,每次做飯整個廚房都是油煙和污垢。現在這里噪音小,干凈節能,這個‘綠色廚房’我們很滿意!”提起新建的電磁廚房,鄉村振興學院的后勤經理廖麗燕贊不絕口。使用電磁廚房后,鄉村振興學院用電成本較傳統廚具燃料耗費低40%~75%,加熱時間縮短20%~40%,比傳統廚具年碳排放量低40%以上,集性能優越、衛生安全、低耗能等優點于一身,使一頓飯一度電成為現實。
為將電網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完美結合,廣東清遠供電局還在連樟村建設了5千瓦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系統,架設了大功率直流充電樁,為村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綠色與便捷。清遠供電局配網規劃專責馮建寧表示,經測算,連樟村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37噸,標準煤減排56噸,碳粉塵減排38噸。
農業與科技相結合,給現代農業和農村帶來了無限希望,同時也對供電可靠性和優質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廣東電網在全省范圍內積極倡導農村能源消費新模式,重點實施電炊具、電鍋爐、農業電排灌等電能替代技術,為“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張夢婷 許瀠予)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