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電改方案),這是繼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時隔13年之后重新開啟的針對電力行業的新一輪改革。新電改強調“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其中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成為本輪電改方案的最大亮點,標志著我國一直以來電網公司的傳統盈利模式被打破。受此影響,一些工商業者盤算著新電改施行之后用電成本下降會為企業節省不少成本,而受新電改方案沖擊較大的電網公司,一些中層干部動了心思,有人準備抓住機會下海搏一搏。
放開配售電業務成最大亮點
新電改方案概括起來是“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即: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范運行,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強化電力統籌規劃、進一步強化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供應。
外界普遍認為,新電改方案最大的亮點是“三放開”當中的“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尤其是其中的售電業務,這是電力行業的終端環節,也是與廣大用電者、用電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環節,當然也是各方利益盤根錯節、難度頗大的一環。此外,新電改方案界定了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四個環節的性質,尤其是對輸電環節也就是電網企業的性質界定,這是所謂的“管住中間”,也值得期待。
深圳成電改首個試點
今年1月,深圳正式啟動電改試點工作,為全國首個試點城市。試點工作的一個關鍵是對輸配電電價成本進行厘清,也就是明確哪些是真正的電力成本,對電網線路、變電設備及其他輸配電業務進行成本核算,算出一個“合理”的電價。
根據深圳電改的初步估算,未來三年深圳輸配電電價每度將下降1分多錢,未來三年電網公司在深圳將累計減少收益24億元。而最新的消息是,深圳方面正在組建民營售電主體,要參與到新電改方案的售電市場開放改革中,這意味著深圳終端電價還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工商業電價或下降 居民電價影響不大
新電改方案雖然還是個大框架,但是方向確定后對上下游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上周,股市當中的電力板塊整體上漲,其中數只電力股漲停。一些工商業者盤算著新電改施行之后用電成本下降企業會為此省下不少成本。
實際上,在終端電價這一市場,分為工商業電價和居民電價兩部分,前者電價貴、利潤高并且占全社會用電量的八成,后者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由政府定價,電價相對便宜。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電改之后隨著售電環節市場主體增加,利潤較高的工商業電價可能會下降,當然每度電的下降幅度可能只是幾厘,但勢必會降低工商業用戶的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而居民電價部分一直靠政府補貼以及企業虧損來壓低價格,企業雖有漲價的沖動,但是新電改方案已經明確將會保證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用電價格相對平穩,切實保障民生。所以居民用電價格目前將維持不變,當然從長期來看,按照節能減排的大要求,居民用電價格存在上漲的預期。
電網公司或將從盈利單位變身公用
除此之外,受新電改方案沖擊最大的無疑是電網公司。根據新電改方案的表述,“電網企業不再以上網和銷售電價價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規范電網企業投資和資產管理行為”。
中國經濟學會理事劉滿平指出,這相當于明確界定了電網公司的渠道中介功能,電網公司將失去其本不該有的、非企業的、非市場的職能,其盈利模式將由之前盈利性單位變為公用事業單位。今后電網就是一高速公路,車流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都不用管了,而是只負責收過路費,而且這個收費標準要由政府來定。另外現在電網公司還涉及了房地產、金融、傳媒等非主營行業的投資,今后這些也會受到規范、控制甚至被要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