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各單位全面貫徹落實“三型兩網、世界一流”戰略目標,積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融合發展,促進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多流合一”,不斷在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挖掘數據價值、提升電網安全水平等方面進行創新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效。
加快“兩網”融合 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新疆電網是我國覆蓋面積最大的省級電網,網內總裝機規模8660萬千瓦,其中有新能源廠站(直調集中式)517個,新能源裝機規模達2877萬千瓦,占比33.2%。如何保持新能源消納高占比成為新疆電網新能源消納的難題。
國網新疆電力加快推進“兩網”融合發展,深化信息化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提升電網數字化管理水平和資源配置能力,有效發揮電網在能源匯集傳輸和轉化利用中的樞紐作用。在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具體實踐中,采集和處理新能源運行、監測數據,結合所有觀測數據訂正數值天氣預報,建立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定制化功率預測模型,實現區域級、場站級、風機級高精度數值天氣預報和功率預測功能。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該公司有針對性地編制季節性反事故預案,并根據惡劣天氣情況,針對重點地區、故障發生類型提前制訂預控措施。
傳統的預測和分析無法體現某些因素對新能源發電的影響,而新一代智能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能建立各類影響因素與新能源預測間的量化關聯關系,從而有針對性地建立新能源預測模型。
國網新疆電力圍繞“兩網”融合發展,在電力系統源網荷各環節探索相關應用,構建電網調度運行數據綜合應用與共享,電網運行態勢全面感知、智能研判與快速精確分析和全網統一控制決策系統;在新能源分析預測、電力交易、防范電網風險等方面積極實踐,靈活安排新能源出力,按照電力系統特性挖掘新能源消納潛力。
截至今年7月,新疆已累計外送新能源電量626.72億千瓦時,促進了節能減排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泛在電力物聯網在助力新疆新能源消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應用分布式保護技術 推進配網智能化管理
近日,安徽合肥市濱湖新區中海20千伏開關站內安裝了5G通訊設備,國網安徽電力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分布式配網保護建成試運行,實現配網保護裝置的端到端通訊互訪,將顯著提升濱湖新區供電可靠性,讓停電區域面積更小、居民停電次數更少、來電等待時間更短。
據了解,合肥濱湖新區供電采用的是20千伏雙環網供電結構,供電方式靈活多樣,供電可靠性相對較高。但這樣的結構方式存在主干線上下級保護之間配合困難的問題。
“假如該地區某處電網線路發生故障,按照之前的繼電保護配置方式,將造成上級變電站20千伏出線總開關跳閘,整條饋線將失電。”國網安徽合肥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專責榮建說,“擴大了停電范圍不說,故障點查找及故障隔離所花時間都相對更長。”
智能分布式配網保護技術能夠實現故障區間的準確定位與隔離,但對于網絡的要求極高,以前只有光纖通信能夠滿足。采用光纖通信存在光纜敷設困難、投資代價高等問題。5G通訊技術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和低時延等特點,讓智能分布式配網保護能夠實現配電線路故障的快速就地、精準隔離,隔離時間從分鐘級縮短至毫秒級,最大可能地減少了故障停電時間和范圍。
本次工程是安徽電網融合5G技術的一次新的探索。工作團隊經過多次現場勘查,多部門多專業協同聯動,從技術路線、規劃設計到通訊測試、停電施工,每一環節都經過反復論證,保障該工程順利建成。
國網安徽電力將以濱湖新區試點工程為基礎,總結分布式配網保護運行經驗,不斷完善配網主站管控平臺建設,構建起融合5G技術的配網可靠性提升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安徽電網智能化水平。
以數據驅動業務 打造項目管理平臺
國網陜西電力以數據驅動業務為主線,以發掘數據價值為導向,實現專業域的敏捷管理與數據共享,全面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隊伍整體能力,打造項目“數據生態圈”。為消除數據“孤島”,構建網狀數據鏈,該公司組建專業項目管理團隊攻關,自主研發項目管理平臺。
“我們首先開展了數據專項治理,從最底層數據開始,讓數字聯動,再將聯動轉化為自我糾錯,保證所有數據準確?!表椖恐鲃撊死畲緺栒f。
承擔項目管理平臺建設任務的陜西電力信通公司從ERP、PMS等多個系統入手,結合線下數據收集,設計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83個字段,對涉及的數據進行重復、錯誤、空缺的自循環篩查。
“經過6輪專項核查校對,我們整合了在建項目數據1000余條(含已關閉項目),清理垃圾數據120條,判斷糾錯500條,查出問題項目80個,識別風險7類。系統項目數據關鍵字段的完整性從36.48%提升至96.32%,準確性從90.08%提升至99.83%?!绷硪晃豁椖恐鲃撊送跫握f。
在項目管理平臺建設過程中,國網陜西電力還建立了項目全字段“海量數據池”,將場景化、易用化與實際工作結合,實現數據“可視化”,提升效能分析水平。該公司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挖掘、共享和交互,有針對性地分析、管控項目管理節點,實現規范管理和風險預警,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提供優質的數據資源和管理資源。
今年3月,項目管理平臺一期建設任務完成。該平臺從數據產生、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銷毀等環節,形成了數據安全防護的閉環管理鏈條,實現項目建設跟進、角色監控、報表動態展示。同時,平臺可以跟進提醒管理日志、里程碑、付款等經營管理業務,并提供完整準確的建設數據、動態維護和共享交互,有效解決項目信息缺乏規范管理等問題。
“項目管理平臺代替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安全的信息數據庫。數據安全,實時共享,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項目群的建設現狀、目前風險點和合同履約情況?!眹W陜西電力互聯網部的梁瀟表示。
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