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18日消息(記者呂紅橋)國家發改委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重點提到了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相關情況。對于電力交易市場化,國家發改委表示,將研究推進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專家認為,這對我國電力行業有深遠影響。
我國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4個重點行業發用電計劃去年全面放開,今年以來,電力市場化交易繼續取得進展,1—3月,全國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同比增長24.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6.8%,占經營性行業用電量的50.5%。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委新聞發言人袁達透露,為進一步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進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有關工作。
有經營性發用電計劃,發電廠不管競爭性好不好,煤耗低不低,都可以把電賣出去,這樣有時候就不利于節能降耗和降成本,因此需要讓市場來優勝劣汰。記者注意到,幾天前,山東等電力生產消費大省已經提出,年內達到全面放開經營性行業發用電計劃的能力。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說,如果在全國范圍內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意義更加深遠。“如果我們能夠把發用電計劃取消,讓大家通過競爭來實現,好的或者成本低的、電價低的,就有更多的發電量,肯定有更好的收益,電力的商品屬性就可以充分體現出來。”
放開發用電計劃需要電力市場發育到一定程度才行。2018年底,國家發改委曾印發通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工作。袁達說,下一步將擴大電力現貨交易。他表示:“今年以來,我們聚焦當前現貨市場試點面臨的重點問題,研究起草了進一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性意見,擬于近期出臺。目前,廣東、山西、甘肅的現貨市場正在開展模擬試運行,為下一步擴大電力現貨交易積累經驗和完善系統。”
韓曉平說,電力現貨市場以短期用電為主,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活躍度,放開發用電計劃就“水到渠成”了。他指出:“電力的現貨交易和放開計劃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能夠有現貨市場隨時買到電,而且價格也是通過交易和競爭來實現,那么就用不著一個計劃了。”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