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古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電力是經濟的命脈,也是城市發展的命脈,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抓住 “一帶一路”建設和陜西快速發展的機遇,將特高壓建設融入其中,以充足電能為“一帶一路”添動力。
建設大通道 融入“一帶一路”
陜西電網是全國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重要支撐和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電力積極發揮地區煤炭、風電、光伏等資源優勢,積極將特高壓建設融入“一帶一路”,更好地服務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
陜西煤炭資源豐富,是國家規劃綱要中確定的5大綜合能源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陜西區位優勢明顯,處于西北地區的最東邊,靠近華中、華東等負荷中心,電力送出更為便利。因此,陜西電網的發展對內要保障本省電力需求,解決陜西電源開發和區域負荷增長呈逆向分布的現實問題;對外要加大電力送出能力,將陜西的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5月31日16時,隨著渭南市境內陜2標N6711~N6730段導線牽引就位,標志著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吉泉工程)全線貫通。
吉泉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條±11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輸電容量1200萬千瓦,輸送距離3293.1千米,是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四最”工程。該工程是貫徹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落實國家能源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
作為西電東送的能源大通道,吉泉工程對于促進新疆能源基地開發、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保障華東地區電力可靠供應、拉動經濟增長、引領技術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工程陜西段起自咸陽市甘陜省界,止于商洛市陜豫省界,線路途經咸陽、西安、銅川、渭南、商洛5市10縣,路徑全長403.532千米,建設鐵塔734基。施工期間,陜西電力克服重重阻力,充分聽取生產單位意見,優化施工方案,順利完成施工任務。
近年來,陜西電力強化統籌協調,吉泉工程本體施工全部結束、驗收消缺完成;西安浐灞11號等4項110千伏“一帶一路”峰會供電工程提前開工建設,750千伏南山變擴建、新盛變等3項330千伏主變擴建工程按迎峰度夏要求如期投產;規范工程前期管理,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峰會配套、蒙華鐵路供電等項目前期工作,為陜西“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充足動力。
陜北清潔電 展現獨特風采
陜西是資源大省,在落實中央“一帶一路”倡議,服務陜西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中,陜西電力肩負重要使命。該公司大力發展特高壓,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實現陜西電網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互通有無,對于促進陜西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實現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陜北榆林號稱“中國科威特”,是煤氣油鹽等能源聚集地,還有“風光”產業第五駕馬車,屬于標準的能源輸出型城市。陜西電力對“陜電外送”中長期規劃,通過特高壓將煤電基地和風光電站集中匯集實現“陜電外送”,最大限度將煤炭、風力、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以滿足東部、南方等省市的電力需求,預計到2020年京津冀魯新增區外受電需求將達到5400萬千瓦。
6月27日,陜西榆能橫山電廠、陜能趙石畔電廠1000千伏送出工程圓滿完成系統調試工作,標志著該工程已正式投產,為陜西電力外送奠定了堅實基礎。陜西榆能橫山電廠1000千伏送出工程,新建單回線路40.9千米,鐵塔79基,擴建榆橫(橫山)特高壓開關站2個間隔;陜能趙石畔電廠1000千伏送出工程,新建單回線路18.8千米,塔基37基,擴建榆橫(橫山)特高壓開關站1個間隔。工程連接陜北煤電基地配套電廠和榆橫特高壓開關站,是榆橫特高壓工程電力外送的電源支撐工程,解決了“陜電外送的最后一公里”。
該工程與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形成陜西電力外送通道,提高陜北煤電外送能力,滿足華北電網負荷增長需求,緩解地區環境壓力,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可從榆林橫山煤電基地向山東送電近360億千瓦時,可減少燃煤運輸1600萬噸,減排煙塵1.4萬噸、二氧化碳2900萬噸,對解決華北地區霧霾問題及促進節能減排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該工程的建設還將直接帶動裝備制造業產值增加近2億元,帶動相關投資約120億元,可增加就業崗位約1.8萬人,直接帶動電源投資約602億元,每年拉動GDP增長77億元,增加稅收約14億元,有利于將西部和陜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堅強的電網作支撐,陜西今年還將開工建設±800千伏陜北至湖北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建成后陜西年外送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屆時,陜西真正意義上步入特高壓電網新時代,展現“一帶一路”獨特的電力風景。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