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改什么?發改委、能源局今日印發電改核心配套文件,包括:《關于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縱觀六個電改核心配套文件,改革重點無疑還是老生常談——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電力市場這塊大蛋糕,其重點仍然在如何合理實現配售電。根據6大配套文件的內容,我國將逐步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將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將建立優先購電、優先發電制度;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電力用戶可以直接與發電公司交易。
隨著電改程度進一步加深,其結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幾十年來的不變電力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這種變革的到來,為電力系統中的創業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電力行業人才濟濟,精英輩出,大家都想在電改大潮之下分得一杯羹。隨著電改力度加大,新電改6個配套文件已經明確指出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電力用戶可以直接與發電公司交易,售電公司必有大好前景。而在開展售電公司業務范圍、運營模式、交易策略等內容研究,籌劃組建售電公司方面,體制內精英們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如果沒有對電力技術的了解,沒有對電力行業各個環節的深刻理解,是沒法把握這個機會。售電側放開也是我國能源服務公司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未來的售電側改革應當向著提高用戶能效、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在這方面能源服務公司將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售電公司的核心業務即為購售電業務,即從批發市場或者發電企業和其他售電企業購電,向用戶售電;同時可以進行增值業務,則包括向用戶提供優化用電策略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務,以及將售電業務與其他供水、供熱、供氣業務打捆,向用戶提供綜合能源服務。開放售電側之后,售電公司將是面對全中國的市場,而在售電這一塊上仍然是保持大塊空白,如何打破傳統服務的牢籠,走出體制的枷鎖?這需要電力行業創業者勇敢的把自己的事業建立在用戶至上的基礎上,一定可以成為電力市場的主宰者。同時隨著售電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成立,電力人才就業不再局限于國有企業,今后就業選擇范圍更寬廣,面向整個市場。
風險和挑戰
第一:電改前的電力系統,輸配售都由國家壟斷,售電業務這一塊是有巨大的空白,需要從零開始建立電力銷售體系,而電網公司因為壟斷不需要市場開拓,同樣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市場開發渠道,一切從零開始,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機遇,還需要過硬的技術和知識基礎,才能夠時刻跟上改革變動大潮。
第二:電力作為日常必需品,不僅需求大,而且涉及到的技術和硬件條件都較高,如果想擁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那個投入的資產不容小覷,作為民營資本是否真的有這么大的能力?資金鏈是否真的能持續維持售電公司運營?對于大多數創業團隊來說資金也是一巨大攔路虎。
第三:隨著新電改進入關鍵期,欲從中搶占先機的公司也是摩拳擦掌,加速布局。售電公司必然也會如雨后春筍般冒起。現在,全國多地成立售電公司,很多上市公司已成立了售電公司,積極進行售電側的市場布局,如科陸電子、比亞迪、孚日股份、四方股份等民營上市公司積極運用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公司;而內蒙華電、桂東電力、粵電力、廣州發展、申能股份、漳澤電力等發電公司也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售電公司,更有五大發電集團在后面虎視眈眈,地方電力也在摩拳擦掌,面對巨大的市場壓力,如何才能脫穎而出,這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電改給體制內人才帶來的是掘金福音還是只能望洋興嘆呢呢?小編在這恐怕要抱有消極態度,電改雖然是塊巨大蛋糕,看上的人卻不在少數,面對風風火火的改革大潮,面對市場競爭壓力,市場再大,能吞下的也就那幾個。售電側雖然已經開放,但是終歸還是在國家掌控之下,如何能達到國家要求,這也是一個難關。在種種形勢之下,能夠激流勇進,穩坐魚臺的只怕只是少數,在時間的考驗之下,恐怕大部分的公司都必須面對無為而終的局面。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